2023年9月20日,善济医社义务执行主席拿督斯里卓顺发太平绅士受陈嘉庚后人的邀请,拜访陈家,与陈嘉庚长孙陈立人以及曾孙陈铭进行深入的交流。在这次交流中,大家一同探讨了陈嘉庚先生的历史传承、慈善事业的初衷,以及最近几年来各自在慈善事业方面所作出的努力。这次交流引发许多共鸣与深思,丰富了大家的精神世界。
上世纪最具影响的华人
陈嘉庚Tan Kah Kee
陈嘉庚是上世纪上半期最具影响的华人,一个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活动各方面于一身的伟大人物,是一位名闻中外的企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陈嘉庚于1874年10月21日出生在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区)。十七岁往新加坡从父经商,后独立经营菠萝罐头厂、米店和橡胶园等。1916年后以橡胶和胶制品业为主,1923年到1925年间是陈嘉庚公司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他拥有资产1500万新币,雇用员工数万人,成为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橡胶大王”和大实业家,谓新马树胶王国的四大开拓者之一,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大实业家,是当时南洋最富有的侨商。
陈嘉庚一直心系教育发展。1894年,陈嘉庚拿出2000银元,在家乡集美创办了“惕斋学塾”,开始了其长达67年的兴学生涯。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为华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输捐而自己一生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的,唯有陈嘉庚。正因为如此,黄炎培先生曾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如今,近120所陈嘉庚创办或资助的学校遍布海内外,涵盖幼儿园、中小学、职业教育和大学。
在2008年,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和陈嘉庚基金联手推出的“陈嘉庚与李光前”展览上,有一份珍贵展品:1949年4月11日新加坡政府签发的,上面有金森总督的签名,国籍是“英籍民;联合王国暨殖民地公民”。陈嘉庚就是拿着这份护照前往北京,作为“华侨首席代表”,参与新中国的开国大典,陈嘉庚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担任了中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的第一届主席。1959年,陈嘉庚当选为中国政协副主席。
陈嘉庚的精神遗产是新加坡用之不竭的财富,新加坡在纪念开埠200周年推出的20元纪念钞票上,向八名奠下现代新加坡根基的代表人物致敬,其中包括华人教育先驱陈嘉庚。今天,在新加坡华侨中学旁的地铁站,以该校创办人一陈嘉庚(Tan Kah Kee)而命名。
陈嘉庚毕生财力做慈善
倾资办学超百所
倾资办学是陈嘉庚精神的核心,也是他一生对社会的最大贡献。陈嘉庚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因此,他倾注毕生精力与财力来兴学育才。陈嘉庚先生一生兴办教育活动,主要集中在新加坡、厦门和集美三地。厦门华侨博物院前院长陈毅明副教授说:“ 如果仅认为嘉庚精神仅是办学或慈善,那很表面,嘉庚精神是民族文化。”
在新加坡创办华文学校
陈嘉庚1890年到达新加坡,当地的华文教育,只有旧式私塾,还没有新式学校。当时,陈氏看到私塾教育弊病很多。为了改革教育,播扬中华文化,促进侨居国文化的发展,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他以巨大的热情,致力于兴办华文学校。
陈嘉庚在担任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席期间,积极推动并创办了多所中小学。他的教育慈善事业始于1910年,当时他担任新加坡道南学校总理,他积极募捐资金,超过5万元,用于校舍的扩建。随后,经过多方奔走,他成功募捐了五六十万元,于1918年创办了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这是东南亚华侨中最早使用国语进行教学的高级中学之一,现如今的华侨中学。
据不完全统计,陈嘉庚先生侨居海外近六十年间,带头创办了五所华文小学和中学(道南、爱同、崇福、华侨中学、南侨女中),二所中等专科学校(水产航海、南侨师范),捐助一所英文中学(英华),还赞助一所曾拟办的大学(星洲大学),不仅如此还资助过华侨学校,比如中华女校、南洋女中以及南洋大学等。
创办集美学校
集美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他的教育慈善事业始于这里。20世纪初期,福建地区的教育水平非常低。同安地区拥有20多万人口,但只有一所县立小学。陈嘉庚认识到“旧有的学校已经废弃,新式学校缺乏教师和资金支持”,并且这个问题不仅仅存在于同安,还广泛存在于福建南部的数十个县。因此,他认为“兴办教育、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于是在1913年2月,他在集美祖祠创办了乡立集美两等小学,这标志着他在国内兴办新式学校的开端。
从1913年开始,他决心将一生赚取的财富用于教育和社会服务。从最初的小学到集美的一系列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师范、商科、水产、航海、农林以及华侨补习学校,还有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农林试验场、医院、发电厂、大会堂、游泳池等现代化设施,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教育村庄,统称为集美学校。到了1961年,学校的学生人数达到1.1万人,这一庞大规模的、设施完备的教育体系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独一无二。
创办厦门大学
陈嘉庚在集美创建中小学后,深刻认识到中国福建地区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他意识到这个地区不仅缺乏专门的人才培养机构,而且中等学校也无法培养足够的教师。正如他所言:“闽省有千余万人口,却没有一所公私立大学。这不仅导致专门人才的匮乏,还使中等学校无法培养足够的教师。” 于是,他下定决心创办厦门大学,希望能够激励有志之士,共同合作,振兴中华教育事业。
1920年11月初,在筹备厦门大学的会议上,他慷慨陈词:“财自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 当场,他承诺捐赠厦门大学100万元的开办费用和300万元的经常经费,分12年每年25万元。他希望这个捐赠能成为榜样,同时呼吁“众志成城,共同努力,这是我深切期望的,无论是海内还是海外的同胞。”
陈嘉庚亲自选择了厦门演武场,这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当年练兵的地方,作为厦门大学的校址。192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正式开学,最初只开设师范和商科两个学部,但仅几年之后,它就发展成了一个综合性大学,拥有文、理、工、商、法、教育学院等多个学院,成为当时的最高学府。
解放后,陈嘉庚为厦门大学兴建了大量校舍,总共有24座,占地面积24,397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59,057平方米,建设成本高达272万元。这一举措使厦门大学的总建筑面积达到解放前的两倍。
陈嘉庚后人长孙陈立人
传承陈嘉庚文化精神
陈嘉庚一生有四房妻室,共育有九男八女。长子陈济民( 1894年一1989年)即陈立人的父亲。是与原配张宝果所生,张宝果最后在新加坡去世。陈立人家中二楼的陈列处,摆放着数本厚重的相册,记载了陈济民家族的历史以及孩子们的成长。
陈立人是香港集友银行(Chiyu Banking)股东,也是集美大学校董会常务校董。集友银行由祖父陈嘉庚创办,明年将迎来80周年,该银行稳健发展,在香港设有24间分行,在中国有六间分行,派发集美学校股息红利超过25亿港元,资助上万名贫穷学生。
因为父亲排行老大,陈立人从小就耳濡目染父亲参与祖父和家族的事情,对祖父为民族事业和教育奔走产生由衷的敬佩。每年学校10月底假期,陈立人最忙的时候就开始了,他要组织陈嘉庚在新加坡创办推动的几所学校里小四和小五学生到厦门参观。他不仅要联络安排行程,还要寻找赞助,他希望未来能优先考虑名额给贫困生和外籍学生,给他们多些与外界交流的机会。
虽然有”名人之后”的光环,陈立人却说,他们承担的责任要比普通人更大一些。华人出于对陈嘉庚的尊敬和爱戴,会更关注他们的家庭,对嘉庚的后代充满希望。所以作为陈家后代,对自己的要求也格外严格。
2019年,陈立人向厦门华侨博物院捐赠9箱百余件新加坡华侨华人家居生活实物,其中包括陈嘉庚先生和家人使用过的物件。1997年,他曾代表家族受中国邀请出席“香港97回归”收到很多的礼物,过后他都捐给了厦门华侨博物院。
厦门华侨博物院是陈嘉庚1956亲自创办,1959年开放。陈立人说," 我希望能稍微有一个安静的世界,纪念和继续发扬光大我们老爷子的地方。把这些物品都捐给华侨博物院,让更多公众有机会去接触,去了解和去认识。”
卓顺发与陈嘉庚结缘
入学华侨中学
善济医社义务执行主席拿督斯里卓顺发太平绅士,祖籍福建南安,出生在新加坡一个贫困家庭,在家里十二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七。卓顺发读书很用功, 小学毕业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新加坡的名校华侨中学。华侨中学发起人正是陈嘉庚先生。就因如此,小学毕业的卓顺发就开始接触陈嘉庚的文化精神,为他所做的善举所鼓舞。
卓顺发在采访时说道:“华侨中学是当时的顶尖学府,当时我们学校只有4个人考入了华侨中学,在校长眼里这是一件特别值得骄傲的事。特意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邀请我们四位学生站在全体师生面前,告诉大家希望以我们为榜样,争取明年有更多学生可以考入华侨中学!我进入华侨中学之后,我学到了人生第一课就是“拼搏”。华侨中学卧虎藏龙,集结了精英,学校的课本也与其他的中学不一样。我小学时比较顽皮,凭着小聪明考了年级前五,而进入华侨中学后我明白生活不是如此简单,任何时候不可以抱着侥幸的心理去获得成就,而是得脚踏实地,努力拼搏。
华侨中学里面有一座陈嘉庚铜像,我每次路过时都会去思考为何他如此受人敬仰。为了更了解陈嘉庚先生,我经常查阅关于他的资料到凌晨。了解了陈嘉庚一生所做的善事,位培育人才筹办学校,积极推广华族文化所做的巨大贡献,我内心也由衷的钦佩。正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当时也励志想追随陈嘉庚精神,发扬中华文化,他就是华族文化的体现。”
很遗憾的是,卓顺发后因家境贫困辍学,这也成为卓顺发多年遗憾,但陈嘉庚精神在卓顺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至,也为他日后放弃一切做公益、推广华族文化埋下了种子。
传承陈嘉庚精神
卓顺发资助学院
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了8.2级特大地震,房屋倒塌无数,数以万计的人们流离失所,失去生命。
卓顺发与杨木光议员及几位好友迅速发起了华人在海外的第一场赈灾义演:林俊杰、曹格、权怡凤等新加坡明星纷纷参与。这场“让爱川流不息"的电视募捐活动,仅仅花了四天时间筹备,募捐到了1027万元的善款,创下了新加坡电视募捐的最高纪录。
他不仅努力发动新加坡社会各界踊跃捐款,还亲自到四川,并留在当地协助重建了七所中新友谊小学(绵阳警钟街中新友谊小学、大邑蔡场中新友谊小学、绵竹汉旺武都中新友谊小学、什邡马祖东岳中新友谊小学、仁寿县宝马乡粮丰中新友谊希望小学、雅安名山县红星中新友谊希望小学和广汉市南兴镇中新友谊希望小学),并修建了双柏村马坪石桥,让无数可爱的孩子们重返课堂。之后,他还和企业家们多次结伴前往灾区,多年来为灾区学生举办多次的大型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还筹划了新加坡全美世界集团“世界同窗计划”,让灾区每年都有几十个师生能到新加坡进行文化教育与交流。卓顺发延续陈嘉庚精神,让更多的人能受到教育,服务于社会。
弃商从善
结缘善济
陈嘉庚先生将自己的收入都用于建学育才,卓顺发在经历过汶川大地震之后明白了生命的是多么脆弱,回到新加坡之后,卓顺发出售自己的上市公司,弃商从善,将所有的收入投放于慈善,帮助更多家庭能够治病就诊。卓顺发成为善济医社第77届( 2006- 2008年)董事局的总务,2008年过后担任义务执行主席一职至今,全心全力投入慈善事业,没有领取薪水,更没报销过任何费用。
对他而言,这15年最大的回报就是看着病人好起来。解救他人的燃眉之急是第一步,之后还有许多后续工作,帮助他们彻底脱离困境,过着健全的生活。因此,卓顺发把慈善当作自己的责任与事业。
2008年,卓顺发接手善济医社没有立即着手管理改革,而是采取观望态度。当时善济医社只有4名员工,在610芽笼总社,每天服务26位病人。截至2022年,善济医社共有125位员工,在全岛的14间分社,为大众提供免费中医问诊,每天服务大约1200人次,还资助了三间康乐中心,让居民进行各种有益身心的康乐活动。
善济医社,这个拥有122年历史的中医慈善机构,在卓顺发的带领下,重新焕发着迷人的光彩,并带给无数人健康、信心和光明。今年善济总部大楼也即将开幕,卓顺发将华族传统文化在新加坡发扬光大,帮助更多的人,这也正是陈嘉庚精神!
追随陈嘉庚精神
受邀成为中国侨联会员
2023年8月3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韩正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会祝贺。万立骏主持了大会,李希代表党中央致辞,青年团第一书记阿东代表各团体致贺大会的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近1200名归侨侨眷以及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近600名海外侨胞参加了此次盛会。
李希在致辞中说,中国侨联和各级侨团组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领行侨联职能,服务侨胞,与人民齐奋斗,坚持对外开放,积极推进祖国统一。
卓顺发受邀出席活动,他先后在2010年和2015年获颁华源会“新移民之友奖”和天府会“杰出贡献奖”、2015年荣获新加坡总统志愿服务及慈善事业奖(PVPA)、2019年荣登福布斯亚洲(Forbes Asia)的“亚洲慈善英雄榜”(Heroes of Philanthropy)、2022年荣获港澳台湾慈善基金会颁发第17届2022“爱心奖”、2022年,荣膺新加坡总统颁赐公共服务星章(勋条)BBM(L)。作为新移民团体顾问,卓顺发不遗余力地帮助新移民融入本地,他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十几年慈善之路中,鼎力支持福利事业,积极参加各社区、团体、联络所等的慈善活动,回馈社会。
陈嘉庚先生是华侨联合会的第一届主席,卓顺发也追随着他的精神为华侨做出杰出贡献。追随十六字方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海外华人也不忘中华优良美德,以自身的行动感染若干人,为中新友谊做出贡献。
陈立人眼中的卓顺发
新加坡需要这类杰出青年
卓顺发做客陈立人家中,当记者问到陈立人先生如何评价卓顺发。陈立人表示高度赞扬,并说道:“卓顺发是新加坡正在需要的人!”谈起与卓顺发的缘分,陈立人先生表示,这么多年卓顺发在新加坡各地举办慈善活动,帮助他人,这些事迹他都有所耳闻,虽然他经常不在台前,但经常会从他人口中了解卓顺发对发扬华族文化所做的努力,也对这个年轻人为慈善公益事业的贡献表示十分佩服。自己的儿子陈铭也活跃于社团,传承陈嘉庚精神。明年是陈嘉庚先生150周年诞辰,陈先生希望更多人弘扬中华文化,传播大爱精神!